讀得書多不一定有學問

這篇短文想與您分享:怎樣讀書才能學到最多?

讀得書多不一定有學問
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/ Unsplash
這篇短文想與您分享:怎樣讀書才能學到最多?

不少人雖然閱讀了大量書,卻沒有太大的成長或進步。這是不是意味著其中有什麼問題呢?

我一直認為,閱讀應該要能融會貫通。如果能將不同書本中的知識和學問連結起來,所創造出的新知識和智慧將會極具價值。

可惜很多人只是走馬看花,把書閱讀完就算,沒有整合(Integrate)所獲得的知識,也沒有將其歸納整理成自己的知識體系。

記得我讀神學的第一年,在一門學課裡教我們如何整合知識 —— 就是把學到的不同知識連結並組合起來,使之融會貫通,成為自己的學問。對我很受用。

當你開始養成閱讀習慣,很快你會發現一本好書會引領你去讀另一本好書,它們可能屬於不同的領域或類別;你也會發現不同作者表達的觀點很相似,或者完全相反。這些都會激發你的思考。

閱讀所得到的啟發常常很快就會遺忘,因此我會用手機裡的記事App記錄下來(我是用Heptabase),並將相關的知識連結起來。漸漸地,在這個數碼「第二大腦」中建立起一個有機的知識庫。對創作很有幫助。

閱讀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方式,持續不斷地閱讀可以讓你在不同領域長見識,在每一個學問領域深入後,你將可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達人。有人說:「只要在同一領域讀超過六本書,你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。」

如果你能將在不同領域學到的知識連結並整合,發展出新的觀點和想法,你將會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。

要知道,持學位的人不一定是有學問。真正有學問的人,通常是那些對各種問題充滿好奇,不斷尋求解答的人,他們逐漸累積的知識和經驗使他們成為有學問的人。

如果你想從閱讀中獲得更多樂趣和滿足感,我建議你多與人分享你從閱讀中獲得的見解和啟發,正如我現在寫這篇文章分享給你一樣。

閱讀是我的輸入,寫作和說書是我的輸出。你也可以有各種形式的輸出,重要的是這些輸出能夠對他人有幫助和價值。

此外,每當你準備進行知識輸出時,必會經過整理和整合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會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。輸出不只是展示你所學,更是一種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方法,讓你從閱讀中學到更多,也學得更快。

希望這篇分享能對你有所助益!

文:YK

~完~


活動詳情:一杯咖啡說書會《快思慢想》
日期:8月19日,9月23日,10月14日(星期一)
時間:下午3:30-5:00
地點:饒宗頤文化館 Timeless Cafe
費用:消費一杯咖啡或飲品
說書人:Y K 「百分百感恩生活」共同創辦人
合辦:饒宗頤文化館、百分百感恩生活、金銀島、Timeless Cafe
報名連結: https://forms.gle/hYDTWQuwbhJEuQgr9

YK @一杯咖啡的生活 | Instagram, Twitter, Facebook | Portaly
一杯咖啡談說書、談寫作、談信仰、談人生⋯⋯

聯絡YK途徑

Share Buttons  

分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