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做「斜槓族」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模式

這篇短文想與你分享:有什麼比做斜槓族更好的選擇。

比做「斜槓族」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模式
Photo by Noora AlHammadi / Unsplash
這篇短文想與你分享:有什麼比做斜槓族更好的選擇。

早在1994年,英國當代管理哲學大師查爾斯・韓第(Charles Handy)在他的著作《覺醒的年代》(The Empty Raincoat)中提出了一個很前瞻性的工作生活模式概念,名為「組合式生活」(Portfolio Life)。這概念與現時流行的「斜槓」(Slash)相似,但兩者的核心重點有所不同。

「斜槓 Slash」一詞源自於美國作家麥瑞克・阿爾伯(Marci Alboher),她在2007年的著作《One Person/Multiple Careers: A New Model for Work/Life Success》中首次提出,此後此詞迅速爆紅。所謂「斜槓」,指的是一個人擁有多個職業身份,強調工作和收入來源的多樣性。

相比之下,「組合式生活」不但注重工作和收入來源的多樣,還包括工作的滿足感、個人的成就感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感,追求一種更全面滿足的組合工作生活。

“「組合式生活」(portfolio life),意即視生活為多種不同群體與活動,及多種不同工作之組合,有如證券投資組合一般;我可以選取不同的投資項目,加以組合。在組合式生活中,有一部分屬於「核心」,是維持生計的主要憑藉。但其他工作可以對核心產生均衡作用;這包括純粹出於興趣,或基於某種理想而從事的工作,也包括為了擴大個人生活領域,乃至純屬好玩有趣的工作。” —— 節錄自《覺醒的年代》

我們必須對查爾斯・韓第的遠見表示敬佩,他早在三十年前便預見了今天新一代所推崇的「斜槓」工作模式。韓第深知,若只依靠一份工作來滿足自己的人生需求,那無異於白日做夢;把大部分時間投注在單一職業是一種風險。

一旦退休,意味著沒有固定收入,只能依靠積蓄度日,耗盡自己各樣資產。隨著壽命延長,常見的問題是退休金不足以支持下半生的生活開支,失去自我價值感,身心健康也可能隨之一落千丈。若你不希望面臨這種狀況,就應該從現在開始,為未來的自己作更多的投資。

社會的大趨勢,將不會有「退休」,只有多次「中場休息」。為了規劃一個更長遠的職業生涯,你需要在工作之餘抽時間學習其他專長,發展個人的興趣,與親朋好友聯繫,積累情感資本,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當下需要的「組合式生活」。

前P&G市場總監劉姝麟(Audrey),現為台灣首家專門為非牟利組織、社會企業或環境、社會及公司治理(ESG)提供品牌策略及顧問服務公司的創辦人,同時在做國際兒童理財及區塊鏈教育平台工作。

Audrey在回應韓第關於「組合式生活」的描述時指出,其中一部分是作為核心的生計來源,其他則對核心產生均衡作用。「我覺得這個方法非常適用於現在有一份正職工作的聽眾,你可能跟我當時一樣,覺得生命中有一些缺憾,希望做其他的 side project 來補,那麼這個方式就是非常好的。」

當問及她對「組合式生活」的看法時,她說:「我非常鼓勵大家找到自己的三重組合,最大化個人的熱情、天賦和盈利潛力,這就是我現在對組合式生活的理解。」

她補充說:「組合式生活的有趣之處在於,不論你是否擁有一份正職工作,它基本上是將你的人生視為一個創業項目。你可以這樣思考:如果我自己是一家初創企業,要如何最大化「利潤」(熱情、天賦、盈利潛力)?熟悉創業的人應該會理解「產品市場契合」(product market fit)這一概念,即你的產品和市場需要達到一種契合,這通常需要時間去尋找,並不容易。」

英國壽命研究學者、倫敦商學院教授安德魯・斯科特(Andrew J. Scott)認為,要應對長壽人生的變局,確實需要有適應性,「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認識到自我核心的價值,明白是什麼驅使你走上這條人生旅途。」

~完~

Share Buttons  

分享文章